【文汇报】吴涛: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水平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2-03-10

时间:2021年12月30日

作者:吴涛  来源:文汇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中国智慧和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上海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的重要抓手。本书立足于党建引领上海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既尝试回答和解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现实中的问题,也力图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一般规律,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际效果对问题进行反思,尝试总结出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介价值。

第一,学思践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就要把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提供具体抓手和制度保障,让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让党建引领的效应更凸显、成效更显著。这就需要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提升党建整体效应,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严密组织体系,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把党建引领体现在一件件具体的基层实事项目中,尤其是把直接面对群众的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去做,让党建引领有抓手、好操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从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面向来看,提升各级党委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统筹协调能力,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多级联动,确保社区党组织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为群众服务,既要推动治理资源向党领导的中枢治理机构集中,也要同时向基层治理单元下移。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中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建引领上海社会治理所体现出的党建引领的核心特质,不仅将管理转向治理,更重要的是加强治理的回应性,不断去解决多样化的基层社会关切和利益诉求,特别是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来直面问题的解决,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基层治理的回应性,以积极的基层治理的回应性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辩证把握顶层设计的普遍性要求与基层实践的特殊性。党建引领上海社会创新的探索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指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保持对社会治理的高度觉察力、洞察力和敏感度,时刻做到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人为本,主动挖掘回应老百姓的切身关切,全面巩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牢牢把握党长期执政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考量,这个特殊国情,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中国社会治理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以及复杂性的地域特点,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差异性,充分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别是要将中央和上级要求与各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探索不同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和方式方法,在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创新方法应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从而实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化组合,真正做到辩证把握顶层设计的普遍性要求与基层实践的特殊性。

第三,直面社会治理问题的短板,在攻坚克难中迈向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党建引领上海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厘清现实存在的主要矛盾、瓶颈制约,找准症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直接面对着统筹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系、制度规范与治理实效的均衡适配、治理重心下移与治理温度感知等短板问题。在攻坚克难中释放治理效能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体系的良性运转从构建到运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体系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发挥好创新体系的制度机制优势,这就要求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机制、注重激活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增量的同时,也要盘活社会治理创新体系的制度存量,对既有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进行优化。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中加强相关配套制度机制的衔接,切实解决好制度机制悬浮化、制度机制权威弱化等问题。优化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与转化治理效能,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整体性治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健全常态化管理、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加强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把经济治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系统集成。通过区域化党建使资源与群众需求的对接更加顺畅,实现城市化地区、城镇化拓展地区、远郊地区的均衡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从而更好地发挥现代科技与数字治理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加持作用,科学运用日常培训和考核激励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嵌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的方式方法创新,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科学化、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细化、过程的民主化,以科学完备的社会治理创新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党建引领与超大城市运行管理紧密联动,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

  作者吴涛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