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涛 日期:2024-09-10
■吴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也为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了工作遵循。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需要将各个独立的系统、功能和信息整合到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之中,强化系统观、全局观,加强改革举措协调联动,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资源共享、管理便利。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特别是,要注重厘清改革逻辑关系,抓好方案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相关地方、相关部门、相关领域应当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要像集成电路整合成一个整体一样,让治理体系子系统之间有机协调,推动改革聚焦聚力、握指成拳、协同高效,实现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求上海不囿于一时一地、不满足于小修小补,自觉从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进“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以及“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同时,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注重各领域方方面面的配套以及各层级上上下下的协同,解决各管一摊带来的“烟囱效应”、各自为政带来的“治理碎片化”和利益分割带来的“藩篱壁垒”问题,消除治理盲区与痛点。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还要求上海强化改革措施协同耦合、放大改革开放整体效能。要强调政策的一致性评估,更好地在政策供给、制度创新、体系构建上下功夫,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治理能力和制度体系。
同时,以政府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形成更加科学精准的政策设计、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供给,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动力。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不等于平均用力,而要在根本性问题、关键性问题上取得突破。“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对上海而言,就是要聚焦裉节难题,更有针对性地“开方抓药”。比如,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从多方面着手力求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等更好相适应,探索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并使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着眼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用好政策工具箱,在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推出更多务实高效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浦东新区作为“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应在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制度型开放、授权地方立法等方面加大突破,争取更多首次、首例、首单落地,把改革效应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进一步理顺机制、优化服务、完善监管、规范政策,提高需求快速响应、问题快速解决、政策快速落地的效能,把工作重心转到招才引智、厚植优势、打造特色上来。
上海国资国企应聚焦功能、回归主业、凸显特色,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突出增强发展活力动力,突出完善监管体制机制,突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做到“哪里的疙瘩最难解,就把改革指向哪里”。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需要真抓实干抓落实。这招数那招数,改革是关键一招;这办法那办法,改革是最管用的办法。只有坚决改、持续改,才能解决老问题、打开新局面。
要在改革抓落实上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务实办法,明确优先顺序,把握时效度,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企业勤劳之手、社会活力之手“四手”联动,以真金白银的支持、真心实意的服务、真抓实干的作风追逐梦想、创造未来。
对上海而言,要让“施工图”加快转变为“实景画”“工笔画”,还需在更好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奔着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去,勇当敢打敢拼敢争先的“小老虎”。
比如,以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和高增长企业;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灯塔工厂和绿色工厂。
又如,深化基层党建探索创新,加快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宗旨和作用全覆盖,持续为基层减负增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更好联系服务群众,提升党组织在基层的号召力、凝聚力。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要坚持多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吸收到改革设计和推进实施中来,更好汇聚力量、凝聚共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多变的需求。
归根结底,要以工作有为让群众有感,把“正能量”变成“无限量”,把“好声音”变成“最强音”,让群众不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让市民的笑容成为城市最美的市容,让“最好的名片”成为“最好的去处”,把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